就医服务

核医学科

学科概况 ———

儿科医院核医学科在科室规模、规范化操作、质量管理、服务病人总量等方面在国内儿科名列前茅,成为行业内借鉴先进经验、规范化临床工作、观摩科室建设等的选择地,儿科医院核医学科始终不忘初心,为促进国内儿科核医学的发展尽一份力。

主攻方向 ———

1. 正电子显像:常规开展18F-FDG PET/CT显像,主要应用于儿童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等方面和非肿瘤性疾病的病因诊断等。符合儿童特点的检查方案实施和服务为科室特色。 2. 单光子显像:常规开展肾静态显像、肾动态显像、骨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肝胆显像、肺吸入显像、甲状腺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其中肾静态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等为科室特色。 3. 骨密度测定:应用双能X线技术测定全身骨密度、前臂骨密度及身体肌肉、脂肪含量等,用于评价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研究骨代谢疾病和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矿化异常。 4. 13C-尿素呼气试验:用于诊断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该方法准确性高、无辐射、无创伤,能反映全胃Hp感染活动期状况,尤其适宜于儿童Hp感染的检测和随访。 5. 核医学专科门诊:提供儿童核素显像咨询、影像分析和解读等。

专科情况 ———

随着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现已开展多项业务,科室以患儿为中心,追求高品质服务为理念,着力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儿童核素显像项目,科室于2023.9成立PET中心,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内涵。核医学科现占地面积1200余平米,下设四个分支:PET中心—配备1台PET/CT;单光子功能显像—配备1台SPECT,服务约5000人次/年;骨密度检测—配备1台双能X线全身骨密度仪、1台双能X线前臂骨密度仪,服务约25000人次/年;13C尿素呼气试验—配备2台红外线光谱仪,服务约10000人次/年。

人才梯队 ———

现有医师3名(副主任1名,主治医师2名),技术员7名(主管技师3名,技师1名,技士3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3名。

获奖情况 ———

近年科室人员分别获得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十佳新锐技师”称号,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人才”项目,儿科医院“技术优秀青年”项目等;科室还先后获得各级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科室介绍 ———

  核医学是运用放射性核技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种医学。本科室核医学设备有西门子E-cam双探头SPECT、全身/外周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DEXA)及13C红外光谱仪等;主要用于核素显像、骨密度测定及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现有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技术员4名(主管技师2名,技师1名,技士1名)。2018年开始预设立核医学专科门诊,主要进行小儿核素显像咨询、影像解读等。

主要业务简介:
  1. 放射性核素显像:能同时反映脏器的功能及形态,进行各系统相关疾病的显像诊断。肾静态显像、肾动态显像、骨显像、肝胆显像、肺吸入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甲状腺显像、脑断层显像、心肌断层显像等为科室特色;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价肾功能,诊断急性肾盂肾炎、肾瘢痕、尿路梗阻,诊断急性骨髓炎、股骨头坏死、原发/继发骨肿瘤、代谢性骨病,鉴别诊断婴儿黄疸及消化道出血,诊断肺吸入,先天性甲减病因诊断,判断甲状腺占位性质,辅助诊断小儿癫痫、脑血流灌注及心肌缺血等。
  2. 骨密度测定:采用双能X线技术测定全身骨密度、前臂骨密度及外周各部位骨密度,并可进行身体成分分析,测定身体各部位肌肉、脂肪含量。用于评价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研究骨代谢疾病和各种病理因素导致的骨矿化异常。
  3. 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用于诊断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该方法准确性高、无创伤,能反映全胃Hp感染活动期状况,尤其适宜于儿童Hp感染的检测和随访。 检查前需空腹4小时,停用抗生素及铋剂至少2周。
  4.核医学专科门诊:小儿放射性核素显像影像分析、解读;小儿放射性核素治疗咨询。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00,国定假日除外。
  核医学科电话:021-64931702/64931703

2018.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