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生培养

风湿科进修教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3-12-01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风湿科建立于2005年,2016年6月正式独立为风湿科,为儿童风湿病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儿童免疫和风湿病专科培训基地。科室在上海市乃至全国三甲医院中较早开设了风湿病专科病区,全面承担医教研以及危急重病人的诊治,接受诊治周边华东地区疑难重症病人,既为风湿病病人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也提升了我院综合诊治疾病的实力。科室团队成员包括教授、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博导和硕导各1名。学科带头人为徐虹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风湿科擅长诊治各类常见、疑难、罕见及危重儿童风湿性疾病。在儿童SLE、幼年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和单基因自身免疫/自身炎症性疾病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整体处于领先水平。是上海市级医院风湿病科联盟参与单位。

  儿童SLE亚专科能开展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大部分相关诊疗技术,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依托儿童SLE亚专科团队多科学协作、结合自身特长,在危重症、肾脏、消化、神经以及单基因狼疮等方面尤期具有优势,成功诊治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危重SLE患者,提高了生存率,改善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全方位关注该病的慢病管理、心理支持和青少年转介等。“危重、疑难SLE的多学科团队协作(MDT)项目”为院级资助提升项目,辐射华东六省一市。是“泛华东儿童SLE联盟”组长单位,关注儿童SLE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幼年皮肌炎亚专科建立了危重皮肌炎的防治体系和规范化治疗体系。在幼年皮肌炎相关快速进展肺间质病变,脑血管炎,胃肠血管炎,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领域,是目前国内儿科风湿亚专科收治病人较多、技术较全面、先进的专科之一,极大提高了该类患儿生存率、疗效和生存质量。

  儿童系统性血管炎亚专科涉及大、中、小血管受累为主的各类病钟,在重症腹型IgA血管炎,难治性川崎病,危及生命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肺、肾靶器官)等方面的处置建立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诊疗体系,使该类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孙利副教授,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风湿科主任。2010年曾至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风湿科和肾脏科访问。主要研究方向:儿童SLE(包括发病机制,单基因狼疮,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慢病管理等);儿童系统性血管炎(IgA血管炎和多发性大动脉炎);儿童罕见风湿性疾病(单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白塞病,硬皮病等)。目前担任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免疫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风湿病专业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风湿免疫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结合协会儿童风湿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儿科学组委员。担任泛华东地区儿童SLE专病联盟组长。上海市医学会风湿学组委员兼血管炎学组和白塞病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和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进修项目介绍】

  一、风湿病专修

  1、招生计划:4-6人

  2、培训目标: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业务学习和临床技能培训,使有意向已经从事儿童风湿病的儿科医师,具备规范的诊治流程、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的临床思维,熟练掌握风湿病危重症的诊疗知识与临床技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常见风湿病及危重症的临床医疗工作。

  3、培训模式:培训时间为6个月,以临床实践工作需要为核心,就风湿病及其危重症为主要学习病种,以病房学习为主,穿插门诊学习、疑难/危重症MDT学习相互衔接,以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相互结合,展开风湿病专修培训。

  具体如下:

  轮转时间:6个月

  学习内容:

  a. 风湿免疫专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

  b. 儿童风湿免疫专科常用操作技术如关节腔穿刺、骨穿、腰穿、肾脏活检等;

  c. 四肢血压测量、肌骨关节超声、风湿影像读片、毛细血管镜的临床应用;

  d. 参加风湿免疫专科业务学习、专题讲座、学术会议、学习班等。

  e. 常见风湿病的门诊基本诊疗;

  f. 风湿病危重症的疑难讨论与诊疗。

  带教方法:

  a. 跟随带组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查房,自管病床3-6张,参加值班、危重症救治;

  b. 参与关节腔穿刺、骨穿、腰穿、肾脏活检等专科技能操作;

  c. 跟随病房主治医师学习操作四肢血压测量、毛细血管镜、肌骨关节超声,跟随主治医师学习风湿影像读片;

  d. 参加业务学习、专题讲座、学术会议、学习班等。

  e. 跟随主治医师参与普通门诊、专病门诊;

  f. 跟随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参与高级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多学科讨论(免疫相关葡萄莫言MDT、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MDT、疑难危重SLE的MDT、系统性血管炎MD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