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生培养

中医科进修教育介绍

发布日期:2023-12-01

  一、历史沿革

  1956年,儿科医院院长陈翠贞等领导邀请当时已开业的老中医顾文华、徐迪三来院创建儿科医院中医科,由顾文华老中医担任第一任中医科主任。两位前辈应用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诊疗了大量儿科病儿,为中医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六十年代,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儿科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西医医生开始进行系统的中医学习,期间便有顾、徐两位老中医进行带教。同时,在传染病和肾病病区建立了常规的中医参与会诊查房的制度,部分西医医生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1985年,中西医结合研究室成立,时毓民教授担任第一任主任,同时开始招收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开展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1987年,我科开设全国首个性早熟专科门诊;1995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为特色门诊;2001年,荣获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称号。目前我科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力的性早熟特色专科,每年诊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性早熟和其他生长发育相关疾病患儿。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十余项,获评为国家“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同时是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中唯一的儿童专科医院。

  目前中医科还开展了中医肾病、月经病、慢性咳嗽、厌食、胃病、中医肥胖症、针推外治专科、抽动多动等专病门诊,积极参与儿科医院的多学科会诊,如肥胖、疼痛、进食障碍、口呼吸、晕厥等。现中医科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病种涉及呼吸、消化、泌尿、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疾病。

  二、人才梯队与带教老师:

  国务院享有特殊津贴专家,第二,第六批名国家中管局中医师带徒导师、上海市名中医时毓民教授;全国知名的中西医结合小儿内分泌专家蔡德培教授;第七批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首批上海市中医领军人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委会主委俞建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名老中医师带徒优秀学员、上海市杏林新星导师汪永红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骨干人才、上海市杏林新星孙雯副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上海市中医领军人才、上海市杏林新星和婧伟副主任医师、以及张亦群副主任医师和胡红副主任医师等一大批老、中、青梯队人才。

  三、特色进修项目

  1:儿童青春期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及研究

  八十年代初已故老中医顾文华教授在全国首先提出儿童性早熟的中医病机在于“肾阴虚,相火旺”,采用滋阴泻火中药为主治疗儿童性早熟,经过时毓民教授、蔡德培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的不断努力,制订出一整套治疗小儿性早熟的中西医结合方案,研制出治疗性早熟的系列方剂,如儿早丸、早熟1号、早熟2号等,临床治疗小儿性早熟获得良好疗效。1987年,我科在全国开设首个性早熟专科门诊,1995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批准为特色门诊;2001年荣获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2004年6月通过优秀专科鉴定并挂牌。2004年治疗性早熟的系列方案“调整性早熟儿童青春发育进程和改善骨骼发育的中药制剂”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先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0项,以及多项卫生部、上海市多项科研课题,成果先后获2001年、2005年、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2010年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开设青春期月经病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青春期女童月经异常疾病的诊疗。近年来随着儿童超重以及肥胖的增多,我科顺应临床发展需求,开展以中药内服结合中医外治疗法为主的儿童肥胖的中医诊疗。我科牵头制定中国首版的儿童性早熟中医诊疗指南,近期又牵头制定了儿童性早熟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每年主办《青春期医学相关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

  进修项目2: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外治疗法

  针推外治门诊是以中医外治法为特色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专科门诊。自古有“良医不废外治”之说,目前我们的针推外治门诊是包括了针灸、推拿以及其他通过肌表作用于体内,达到治病的目的,如穴位敷贴、耳穴等,具有“简、便、验、廉、效”和副作用较小的特点,因此在儿科诊疗疾病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目前我院开展的中医儿科外治技术包括:针灸(普通针刺、头皮针、腕踝针、穴位埋针等)、小儿推拿、穴位埋线、耳穴贴压、挑治、穴位敷贴、拔罐等技术;另外还有配合使用的具有特色的理疗手段,包括中医定向疗法、半导体激光、TDP、电针仪、温热艾灸仪、吸附式电子刺激仪、经颅磁治疗仪等的使用。针对小儿肺系疾病-反复咳嗽、鼻炎、帮助肺炎恢复等,脾系疾病-消化不良、厌食、腹泻、便秘等,肾系疾病-矮小、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遗尿等,以及心肝系疾病-注意力多动缺陷障碍、抽动障碍、睡眠障碍等,以及面瘫、斜颈等杂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不同年龄儿童不同的体质特点、不同的疾病表现,选用不同的外治方法,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