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下午,国家卫健委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在线上召开。本次交流会由实验室副主任杨毅教授主持,由孙波和陈超教授课题组共同围绕“细胞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进展”的主题展开交流。
会议伊始,孙波教授从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认识到定义的形成和演变,再到近年来小儿ARDS和新生儿ARDS定义的提出和应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国际危重症领域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这一科学问题的认识。接着,该团队的郭晓菁助理研究员介绍了II型肺泡上皮细胞 (AEC-II)移植在ARDS治疗中的进展。她首先利用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小儿和新生儿ARDS流行病学数据,分析了现阶段ARDS的原发病、合并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特点,指出了ARDS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基于AEC-II作为肺泡祖细胞,能够在急性肺损伤时增殖并分化为I型肺泡上皮细胞和促进肺修复的特点,她介绍了近年来利用AEC-II移植治疗ARDS效果和机制研究的进展,以及孙波教授团队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发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展望。
接着,由新生儿科周建国副主任医师向大家介绍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 (MSC)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中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他从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救治超早产儿的临床实践和困境出发,指出重症BPD已经成为存活早产儿中最大的疾病负担和重要远期死亡危险因素。近年来,MSC及其分泌囊泡在预防和治疗BPD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在临床前动物实验和I期、II期临床试验以及临床病例报告中均有探索,为打破BPD治疗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最后,他分享了陈超教授团队近年来在利用MSC治疗BPD中所做的工作和经验,并指出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最后,陈超教授对本次学术交流做了小结并组织讨论,杨毅教授、桂永浩教授都对交流主题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近年来细胞移植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除了今天主要交流的ARDS和BPD外,还包括肺纤维化、慢性肺气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等,但总体来讲尚处于探索阶段,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我们期待在大量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早日让干细胞成为临床常规药物治疗人类疾病。